集团动态

Group dynamics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期刊 返回上层>>

暂无内容

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

“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浦东开发开放的宝贵经验,对浦东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指引前进方向、指明实践路径。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上海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当前,浦东开发开放身处新的历史方位,肩负新的职责使命,必须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的战略支撑。30年发展至今,创新驱动,已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引擎。面向未来,浦东更要牵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扛起“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大旗。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面向未来,浦东要全力推进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只有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新格局蕴含新机遇,更提出新要求。浦东要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公共服务均衡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来源:新华网主办:汝行集团党委总编:广运编辑:金梅 晓丹  校对:乐辉 晨辉 ※ 版权声明:“汝行集团有限公司”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0375-6052777),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2020-11-16

点击:1918

暂无内容

在大变局中谋新局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工作,全方位创造性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变局之问,是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提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指南。大变局对世界大势的一个科学研判。在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们深化理解和认识提供了根本依据。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关键词,“百年”是从历史坐标来讲的,“大变局”主要是指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全球性、时代性、革命性变化。这个“大变局”主要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速度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二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东升西降”的态势进一步发展,大国之间的较量日益激烈。特别是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世界范围的革命性影响。三是大变局意味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些重大问题,是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必答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第三卷的思想理论创新是基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实践基础之上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局观、历史观,“不畏浮云遮望眼”,在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科学论断的同时,围绕如何识变、如何应变作出的回答,是应对大变局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胸怀两个大局大变局中的战略思维。在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这两个大局联系起来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定位,描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了当今世界形势变化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上的兴盛期和开放期往往是重合的”“开放期是双刃剑,它既和兴盛期重合,也和风险期重合”。这就告诉我们,所谓胸怀两个大局,就是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把握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现实状况,既要看到我们面临的难得机遇,也要看到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既要坚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又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既不能因为变局之变而动摇对“和平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大势所趋”的基本判断,要看主流、看本质、看人心所向,更不能因此而打乱我们追求民族复兴的战略部署和坚定步伐;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汇聚积极因素,在大变局中审形谋势,争取最大主动,争取变中有为、变中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概言之,“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就集中在这两个大局上,其现实针对性也体现在对两个大局的精辟分析上,我们要切实加深对两个大局自身发展以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理解,更好地着眼变局、立足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三个一以贯之行稳致远的政治定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各种困难面前,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各种重大考验面前,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始终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三个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宏大视野,体现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把握,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统一,进一步精准施策,加大力度,抓好落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共产党人历来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共产党人要更加坚定地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举高、举稳。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要深入研究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把新时代新实践新成就、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作为生动的教科书,深化对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框架等的研究,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极大彰显,治理效能得到极大提高,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是最重大的课题、最重大的挑战、最重大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强国大业再筑宏基。要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始终强化建党强党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要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强化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构建新时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充分凝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和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我们党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性紧迫性,又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就重点的风险点和防范化解要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有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确保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是谋新局的关键所在。斗争是一种进取状态,一种担当精神,更是一门实践艺术。既要有“斗勇”的胆魄,又要有“斗智”的韬略。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国内和国外两大环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对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眼前看长远,善于调查研究、吃透各方面情况,善于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对外,要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加强大势研判,坚守核心利益,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做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以及舆论斗争等各种准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参与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来,为在大变局中谋新局提供良好外部环境。来源:学习时报主办:汝行集团党委主编:广运编辑:乐辉 晓丹   校对:晨辉 金梅※ 版权声明:“汝行集团有限公司”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0375-6052777),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2020-11-15

点击:1828

暂无内容

成“三好”鉴“三心” 擘画“十四五”蓝图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展望“十四五”规划,“人民”两字成最强音,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成“三好”鉴“三心”,为擘画“十四五”规划蓝图凝聚合力。坚持“实现好”,鉴党员干部红色党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干在实处才能见到工作实效。把“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党员干部秉持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的党心党性,在解决人民群众“急盼愿”的民生实事中,彰显党性修养,淬炼向党、向人民的一颗红心。一步接着一步走,一代接着一代干,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正是凭借着这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蛮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退缩精神,日益壮大兴盛,并征服下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在拼搏奋斗中,创下历史辉煌,印证党心似火。坚持“维护好”,鉴党员干部如磐忠心。人民利益高于天,一切以人民为本,始终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不仅要忠于党、忠于国家,更要忠于人民,心坚如磐地做好老百姓“知心人”“贴心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清楚认识到人民的重要地位,贯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理念,加强民生工程保障、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夯实脱贫攻坚成效,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主动亲近群众,在“维护好”群众利益上下真功夫,彰显忠于人民的本心。坚持“发展好”,鉴党员干部拳拳赤子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立足时代背景、岗位职责谋篇布局。当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期、窗口期,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志存高远、胸怀宏图,致力为变局开新局,善于破危机为新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新征程扬帆,坚定一颗为民初心,在新时代远行。为人民谋福祉是一项长期工作,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收入“达标”、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等都只是片面,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坚持为民服务解难题,让人民过上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这就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在永续奋斗中,成就拳拳赤子心。红色党心耀眼,擦亮了党旗的本色;如磐忠心坚定,诠释了为民的本性;拳拳赤子心火热,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执稳民生大笔,全力擘画“十四五”规划壮丽蓝图。来源:共产党员网主办:汝行集团党委总编:广运编辑:金梅 晓丹  校对:晨辉 乐辉 ※ 版权声明:“汝行集团有限公司”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0375-6052777),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2020-11-14

点击:1879

暂无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时研判、及早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今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建议稿起草充分吸收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和群众期待、专家意见、基层经验,体现了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重要特点,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议》,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展现出强大的思想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建议》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奋斗过程,总结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评价和数据都是实事求是的;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研判,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实事求是地制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实事求是地作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判断,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事求是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重大任务进行部署,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重申和坚持,需要完善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完善,需要创新的举措和政策得到了创新,充分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巩固和拓展、坚持和创新有机统一,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建议》通篇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议》指出:“要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2020-11-13

点击:1753

暂无内容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稳步前进。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稳步前进。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而深远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基础性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和地域必须全面。没有全民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需要尽快补齐脱贫攻坚这块最大短板。兑现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言必信、行必果,有诺必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我们党一定会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彰显推动世界减贫事业的责任担当。当今世界,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国际社会,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8年,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决议,把中国倡导的“精准扶贫”理念与实践写入文件。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党的领导提供政治保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以来连续6年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扶贫局面,保证了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收到了“强化落地、吹糠见米”的实际效果。但必须看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将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学方法论。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和特点规律,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这一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是,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好“四个问题”。通过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做到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彰显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真挚的人民情怀、深刻的辩证思维,推动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决定性成就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2013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这些决定性成就,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措并举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咬定目标、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勇于和善于解决各种难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坚决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到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任务也不轻。必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持续压实责任,整合帮扶资源,按照既定部署把政策和工作落实到位,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啃下硬骨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弱项,努力把“三保障”的解决效果稳定住、巩固好。着力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户是否有返贫致贫风险,易地搬迁户是否留得住、能致富,关乎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今年2月底各地初步摸底数据显示,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近1000万贫困人口,仍需做好后续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必须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还需着眼长远,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摸清发展需求,找准发展路子,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严格考核督查。应对各种难题的水平如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成效如何,需要通过考核评估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而且要较真、叫板。”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必须严把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用好督查、巡查、督导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今年国家将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全面检验各地脱贫攻坚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2020-11-12

点击:1682

暂无内容

铭记伟大胜利 推进伟大事业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铭记彪炳千秋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是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一座不朽丰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真正扬眉吐气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军队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70年前志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永远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要用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来解读历史,深刻认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地位和意义。传承发扬热血铸就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异常残酷的战场厮杀中,志愿军将士始终保持高昂斗志,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国各族人民怀着对祖国无比炽烈的热爱,义无反顾投身到支援前线、支援战争的洪流之中,共同奏响气壮山河的凯歌。传承精神是缅怀先烈、敬仰英雄的最好方式。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伟大源于平凡。所有为这一伟大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共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共同奏响了激昂高亢的英雄赞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深滋养并教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内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我们要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入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实干本领,奋力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化解一个又一个风险,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捍卫历史昭示的伟大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我们要深刻把握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精神实质,更好地铭记历史、建设当代、开创未来。增强正义的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原因。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历来是不容置疑的正义所在。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捍卫和平的尊严。包括抗美援朝战争在内的一切人类正义战争的伟大胜利反复证明:和平只能靠斗争去争取、靠实力去捍卫。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要唤起世界上所有正义、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任何讹诈、封锁、极限施压的方式,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根本行不通,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对于一切倒行逆施的行径,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毫不退缩地斗争到底。植根人民的沃土。抗美援朝战争中,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将亿万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但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还是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岭,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动摇志愿军坚强的意志,任何来犯之敌都无法撼动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每一名志愿军将士都深知:自己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绝不能后退一步。正是凭借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对崇高责任的担当精神,英雄的中国人民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在各种阻力压力面前,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不断夺取新的胜利。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走我们选择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稳定的内外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必须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追求不会改变。一切伟大胜利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尤须在历史回望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2020-11-11

点击:2208

暂无内容

“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

迎着复兴曙光,承载人民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回首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到如今即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一次团结奋进的伟力凝聚。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开辟事业新局面,牵动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一幅“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当代中国,国家发展有科学谋划,人民奋斗有方向指引,风险挑战能有力应对,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志在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我们党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始终不渝的发展实践。初心致远,使命敦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激励共产党人栉风沐雨、不断前进。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定能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抖擞精神再出发,我们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深化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趋势不可逆转,其潮流不可阻挡,其力量不可战胜。全体中华儿女砥砺奋斗精神,共襄盛世伟业,必能为中国开辟更加繁荣昌盛的前景,为中华民族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2020-11-10

点击:1630

暂无内容

高质量党建引领新蓝图

近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只有党的建设做到高质量,才能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难以实现。要筑牢党建基石,牢牢把握管党治党的目标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准政治引领之魂。党的领导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能够以政治方向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学深悟透、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把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大兴担当实干之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都要靠党员干部推进和执行。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选人用人的风向标作用,以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事相宜,把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筑牢战斗堡垒之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要紧紧牵住提升组织力这个“牛鼻子”,既要重视组织健全,更要重视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建工作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基层群众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改革发展有机衔接,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组织根基

2020-11-09

点击:1799

暂无内容

行稳致远,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作出工作部署。全会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围绕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坚持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既要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和赶超跨越的雄心,又要有足够的底线思维和奋发进取的恒心,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与发展新路径。”潘教峰建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能力水平上,重点在科学重大基础前沿的问题上发力,在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上发力,着力提升致命短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在创新体系上,强化创新活动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在制度环境上,形成敢于创新、便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国具有一系列优势和潜力: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同时还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魏际刚建议,一是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二是推进要素协同,比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三是健全制度体系,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鼓励创新、激发活力的环境,完善相关的标准、认证等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对外开放,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时期,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这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坚持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许召元表示,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缓解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全面促进消费。同时,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此外,要重视拓展投资空间。促进高效率投资,重点促进研发创新等投资;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十四五’时期,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全会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展望“十四五”,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降低关税,积极扩大进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跨入新阶段,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燕生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认为,“高水平”的内涵包括: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既是内在要求,也是主要措施。建设“有效市场”,应以公平为原则,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有为政府”,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从而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韩保江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让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2020-11-08

点击:1705

暂无内容

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

总书记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五年规划”以其神奇的力量,带给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多的惊喜,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独特而巨大的魅力。党和国家治理能力卓越的综合体现。“五年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发展目标的设定和相应的政策导向,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具有促进发展目标实现、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我国发展之路上,编制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局面,“五年规划”编制科学及实施有力功不可没。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善于制定“五年规划”,总能形成对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总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这是因为,我国“五年规划”的制定,有一个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中央研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建议,居于统领地位,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五年规划”建议是党的权力和责任。在广泛发扬民主、最大程度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内外环境的精准分析预判,形成了对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的科学安排。“五年规划”建议文稿形成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规划建议文稿基本成熟后由中央政治局提请中央全会再次集中讨论审议,还会有不少真知灼见被吸收到文件稿里,中央全会讨论通过后,“五年规划”建议方能成为指导国家和地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的纲领性文献。根据党中央“五年规划”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制未来五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从而把党的建议和政府的主张固定成国家的意志。中国共产党既是战略发展的规划师,也是具体的执行者。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某种角度讲也是我们党科学制定各个阶段奋斗目标,并狠抓落实、奋力实现目标的历史;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就是按照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来制定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过程,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来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过程。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没有哪个国家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这样,如此科学地制定每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团结亿万人民群众一起奋斗,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一道靓丽而独特的中国风景线。量度中国步伐的里程碑和记录中国梦想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善于将崇高社会理想和阶段性奋斗目标相结合,并不懈奋斗一步步实现目标。在实现我们党的宏伟蓝图的历史进程中,“五年规划”是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抓手,可以在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上,把党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地转化为行动,转化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编制和实施的8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每一个都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都使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的“两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等战略部署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长远性部署的话,那么,“五年规划”就是阶段性部署,形成了一个个量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里程碑,忠实地记录着实现中国梦想的进程。“中国为什么行”的深刻揭示。有国外学者感叹道: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一切计划却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原因或许很多,归根结底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生命健康着想的先进性。反观美国,在疫情暴发后,政党和政客并不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以致美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保证了中国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与西方政党大多只考虑任期内的事、很少从长远去谋划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作用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体现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为战略规划、科学决策、有效治理和执行能力等。比如,脱贫攻坚一直是我们党的长期任务,一任接着一任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力度空前,全国上下共同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感天动地的辉煌篇章。在重大挑战面前,中国绝不会出现政党之间“拳击赛”、“对抗赛”、互相否定、互相拆台的情况,而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导向,万众一心齐奋进、越是艰险越向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2021年至2025年是我国的“十四五”时期,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亟待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促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十四五”规划一定能够释放更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引领中国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0-11-07

点击:1716